img

详情

郭太良:神经显示技术与脑机接口技术将共同构成理想的人机互融

2022-07-31

      1.jpg

       

       7月16日,“未来显示技术专题研讨会”在福州举办。闽都实验室副主任、福州大学教授郭太良发表了题为:大显无形,至实归虚——“神经显示”创新“的演讲。郭太良指出,神经显示是连接人眼视觉神经与电子计算机,用于完成数字信息到光子信息的变换,并通过人眼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种的隐藏式电子设备,是大脑视觉影像构建、信息存储的输入端。来自眼球的信息通过视神经等进入大脑,在视觉信息收集处理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实现神经显示。神经显示技术与脑机接口技术将共同构成理想的人机互融,它将扩展人的眼球功能,摆脱传统显示器的时空限制,是一种智能隐形的“显示”器件。


       郭太良介绍说,神经显示主要包括神经端、核心技术、整机端技术,神经端是通过视觉神经、视觉中枢来进行影像重建,而核心则是通过纳米像元发光显示来实现,最后在整机端上辅以电源管理、通信、图像处理等功能来实现一整套系统。神经显示的初期形态主要通过镜片式显示来实现,中期形态则是隐形式形态即智能隐形眼镜,终级形态则是朝着眼机接口发展,实现真正的神经显示。神经显示的核心功能将包括视觉信息输入、知识载入、视觉拓展、视觉医疗、健康检测等。目前,在神经显示的核心技术上国内主要有福州纳米像元显示技术上有所突破。


       同时,郭太良也表示,要实现神经显示,在学科上要实现包括信息科学 - 材料学 - 生物学 - 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图形设计–工业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突破;在材料上,需要满足各功能器件特有的光电性能,且要求高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柔性(可拉伸)、高可见光透过率等;在器件上,需要纳米像元发光显示器件、微型图像传感器、微型化学传感器、微型眼动传感器、微型光伏器件、可变焦距微透镜(光天线)阵列、微型激光器、纳米发电机的高度集成;在非技术类问题上,需要解决包括黑客攻击、意念控制、数据窃取等安全甚至人性伦理等问题;因此,神经显示的落地势必伴随着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方可规模化应用。




(来源: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